Search

【過勞死的他們已經無法為自己發聲,還活著的我們要大聲說NO!】
2011年是我人生的過勞年...

  • Share this:

【過勞死的他們已經無法為自己發聲,還活著的我們要大聲說NO!】
2011年是我人生的過勞年,我答應我自己,Never again❌

但是,現在每每回想起來都會後怕,原來,過勞可能招來的死神,曾經距離這麼近。

一年多的時間,我沒日沒夜地加班,無止無盡的開會,沒完沒了地競標項目,爲了客戶、爲了老板、爲了公司、為了工作,透支自己的腦力和體力,簽合同好像是簽賣身契,工作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更不是為了自己。

或許大家對在奧美公關工作而過勞死的24歲員工有些模糊的印象,2011年的我,工作狀態其實也差不多了,現在想起來,一方面爲自己感到慶幸,早就離開了過勞的夢靨;一方面其實非常後怕,高強度加班是我當時的家常便飯,最高記錄連續加班兩個月,項目一旦啓動,三天沒合眼,七天內睡眠不足20小時,當項目結束的時候,我累得病倒了,我帶領的整個團隊也病倒了,都是20幾歲到30幾歲的年輕人。

#中年病找上年輕人
當時我的團隊裏每一個人都輪流生病,我的總設計師,因爲工作太重加班太多而月經紊亂,月經連續來了20天,身體整個虛透了,足足調理了半多年才好轉,還有一個項目助理,工作壓力和加班把多年前已經治愈的憂鬱症都再次逼出來了,另一個項目經理過勞肥,一年體重飆升12公斤,什麼前列腺炎、腰間盤突出、痛風、高血壓...各種中年之後才應該得的病在我身旁的20幾歲、30出頭的同事們身上發生。

#不要以為年輕就不會過勞死
我當時天天在想的就是我什麼時候才能離開這個地獄般的加班?為什麽亞洲各國的工作文化,長期壓抑年輕人在辦公室裏面為了沒有什麽價值的事情在加班?工作的成效體現一定要用加班來達成嗎?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Jeffrey Pfeffer在《工作致死》(Dying for a Paycheck) 中指出,許多人正在因為工作而喪失自己寶貴的生命。在這本書中,他說明超時工作、工作與家庭生活的衝突以及經濟不安全感正在悄悄摧毀人們的身心健康。在書中,他舉出日本員工由於長工時導致過勞死的例子。日本上班族過勞死的新聞我們都有所耳聞,讓人唏噓不已的時,絕大多數的過勞死人群,是正直青壯年。

不要以為年輕,就不會過勞死,每每過勞死的案例出現,很多很多都是20 something 或是30 something的年輕人!

我們來看看這些讓人驚恐也嘆息的過勞死案例:

😭幾年前英國一名美林銀行實習生連續工作3天後猝死,死時只有23歲
😭2010-14年,台灣平均每11天有一名勞工過勞喪命,實際數字可能更高
😭2013年奧美公關北京辦公室科技組24歲成員,在辦公室過勞猝死
😭2015-16年,日本登記在案過勞死有1456人,實際數可能高出多倍
😭南亞科技工程師在家中猝死,過世前一月,加班時數高達111.5小時
😭2019年7月,台灣發生2位海關人員,因工時長,發生過勞死情況
😭近日一中國36歲男子不想再熬夜加班而轉職,在面試途中過勞猝死
😭近期中國10天內3名年輕醫生因工作過勞誘發心血管疾病猝死
😭最近35歲藝人高以翔因連續工作17小時,淩晨錄節目時過勞猝死

到底還要多少過勞致死的案例發生,我們才會真的正視這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各種行業畸形行之有年的加班文化

‼️實習醫生一定要不人道的連續值班才能養成嗎?

‼️廣告經理就一定要加班幾天不睡覺才能勝任嗎?

‼️程序員一定要996吃喝拉撒都在公司才稱職嗎?

‼️藝人一定要連續工作凌晨拍戲才算敬業嗎?

#過勞不值得誰也買不起誰的命
過勞而付出身體健康折損的代價,不管是什麼天價的高薪都不值得,誰也買不起誰的命!

工作時常讓人忘了時間、忘了休息,忘了最重要的 - 健康!法律上來說,怎麼樣才算過勞呢?根據勞動部最新的對於過勞的認定:在生病前1個月,因加班產生的加班時數超過100小時,或發病前2至6個月,平均加班時數達80小時,就視為是過勞引起的疾病。

#WHO首度將過勞納入疾病分類
根據今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通過的《國際疾病分類》,過勞(Burn-out,又稱職業倦怠)首度被納入其中,WHO認為過勞屬於一種「職業現象」(Occupational Phenomenon)。

WHO所定義的過勞,有以下3要素:
1️⃣工作效率降低
2️⃣常覺得提不起勁或精疲力竭
3️⃣對工作有倦怠感或忿忿不平

#過勞會引起的健康問題
許多研究指出,對於低收入、且一週工作55小時的人,比每週工作35~40小時的人,心臟病發(Heart Attack)的機率高出13%;過勞引起中風(Stroke)的機率,則不分收入高低,只要工時較長,風險就高出33%。

中風、心臟病發或猝死等,屬於較嚴重案例,但過勞對一般大眾的長期健康危害也不容小覷,因為工作超時的人,常有著較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因為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甚至抽菸喝酒等原因,造成糖尿病(Diabetes)或代謝癥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等疾病更為常見。

#台灣過勞死多
日本、南韓等地過勞死案例非常多,台灣也說不遑多讓,超時工作或責任制過勞的案例年年激增,年輕員工爆肝猝死的新聞並不少見。

#過勞自我預防手冊
台灣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衞生研究所早前推出一本《過勞自我預防手冊》,當中提及12個過勞癥狀:

✅經常感到疲倦,健忘
✅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肩部和頸部強直發麻
✅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為小事煩躁和生氣
✅經常頭痛和胸悶
✅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
✅體重突然變化大
✅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最近常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

#過勞死的他們已經無法為自己發聲還活著的我們要大聲說NO

首先,我們一定一定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公司道歉、保險賠償、不管是什麽,都無法補償你自己身體的損傷,更不用說你的生命了。還有,如果因為你的工作而讓你的家庭生活無法兼顧,真的要考慮離職或是轉換職業跑道。

我們不能改變工作的大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我們也要關心身邊的人,如果他們也出現過勞的跡象,我們也要及時的給予幫助。

劉文勝醫生曾沉痛指出,台灣人工時已是世界第三長、生育率全球最低,「上一代的經濟奇蹟建立在破壞下一代的生存環境與壓榨剝削勞工。這種手法,不可以,也不應該再用。」

一個接著一個的案例,都是年輕的生命,我們真的要好好探討和改變現在的制度和既有工作文化,過勞死的人們已經無法為自己發聲,還活著的我們要大聲說NO,讓更多的人知道過勞對身心的危害!

#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閃閃發光大家都會看到我們來自的地方
#大出走時代你必須主動規劃自己的幸福和前途
#你要的幸福自己做主
#Joyce聊成長
#Joyce聊國際工作
#Joyce聊態度
#Joyce的國際工作生活規劃課程
#我們都能擁有一點點不平凡
#另類成功

👉Joyce的不公開社團:Joyce的國際工作情報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oyceseestheworld
👉Joyce的IG:@joyceseeaustraliaandtheworld
https://www.instagram.com/joyceseeaustraliaandtheworld/
👉Joyce的不公開社團:Joyce的異國戀情分享園地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oycetalkscrossculturalrelationship

*書籍推薦《過勞時代》https://www.xoer.cc/539146

Photo from:
~http://kamtsotong.blogspot.com/2013/11/blog-post.html
~https://www.irx.com.tw/2019/07/05/%E9%81%8E%E5%8B%9E%E9%A6%96%E7%B4%8D%E5%9C%8B%E9%9A%9B%E7%96%BE%E7%97%85%E5%88%86%E9%A1%9E/

*Parts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article is from web search.


Tags:

About author
澳洲居第5年。內容創作者/作家/講師/澳洲人妻。嗜好為旅行,看房子&國際職場觀察。 ☆出版作品以及駐站發表文章☆ Books ~商業管理書《遠距力:28天成功踏入遠距工作圈的養成計畫》2020.12 繁體版 ~旅行書《旅行白皮書》(合著),2014 西班牙語版 ~勵志書《誰理你的夢想》, 2010.10 繁體版 2011.06 簡體版 Articles ~異國戀情成敗看5大關鍵點 —— 2019 姊妹淘 ~不加班的人生,不是傳說 澳洲工時這樣訂 —— 2019 DQ地球圖輯隊 ~分開的每分每秒都是在累積勇氣 遠距離戀愛成功的6大秘訣 —— 2019 姊妹淘 ~過勞之島 並不值得台灣驕傲,難道創新是熬夜才可以有的嗎?—— 2016 關鍵評論網 ~辭職去旅行,你瘋了嗎?不用非得放下一切才能去看世界,你還有很多方法 —— 2016 關鍵評論網 ☆國際媒體專題報道☆ 1. Joyce被The Economist 特別報道的采訪(7 DEC 2019《經濟學人》國際版,特別報導:亞洲四小龍 總共七個深入報導): https://www.economist.com/special-report/2019/12/05/after-half-a-century-of-success-the-asian-tigers-must-reinvent-themselves?fbclid=IwAR3punKJP-owTH8W6-D7MkBjPNMetEDY3B2LXP6NCkp-6nlYTRQkAZFQVPQ 加長版特別報導詳細講述和探討目前南韓、新加坡、香港以及臺灣在經歷1960-1990的高速經濟成長後,目前的經濟和社會情況。關註議題包括:亞洲四小龍現況、經濟和國際貿易現狀、科技發展、香港問題、民主政治的挑戰、長工時低生育率...等,非常深入的報導。 2. Joyce在澳洲SBS電視台的專訪: 海外工作達人.網紅作家Joyce Yang:在澳追求工作生活平衡【我們的故事】 https://www.sbs.com.au/language/sbs-mandarin/zh-hans/audio/joyce-yang 3. Joyce在中國郵報China Post的專訪: 在澳台灣作家紀錄首都疫情狀況「在坎培拉很安全」| Taiwan columnist shares take on pandemic in Australia https://chinapost.nownews.com/20200605-1332956?fbclid=IwAR1Gy-tGX4QZYj9WmwhU3KoJ8CSMFlt9vL2Uj4u8kko5ZPCoOkvAM750p0g ☆和各國旅遊局/觀光局/旅遊產業的合作☆ ~Skyscanner Taiwan & Hong Kong 2019年8月環球美食的主題照片IG合作 ~澳洲旅遊局、新南威爾士雪山旅遊局、Tumbarumba酒莊、Crystalbrook Collection飯店集團、Hyatt飯店集團、澳洲精品酒店聯盟...等IG合作 ~堪培拉旅遊局冬季旅遊主題IG合作 ~2019年11月受邀於Hilltops旅遊局,擔任他們Insta Meet的網紅 ~2019年12月堪培拉旅遊局 IG 2019年度最佳照片第三名
我是Joyce,目前擔任澳洲坎培拉大學國際市場專家,曾擔任澳洲北昆士蘭旅遊局亞洲市場負責人,足跡遍佈28個國家168個城市,曾旅居瑞比法英大陸。 IG: @joyceseesozandtheworld
View all posts